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

【探索】我的內在母語是英文?


(Michael Mandiberg, DATABASE at Postmasters, March 2009)



  對於英文,我喜歡它的直率與簡單,但唯獨拿文法沒辦法。記得童年時曾到補習班上英文課,很喜歡背單字或是念課文,我得說,自己邊聽邊唸到後來,很多人都以為我的腔調像是來自國外,這是我蠻自豪的一部份。但是,唯獨文法,在練習的時候,要依照上面的句子照樣造句,還有一些「have+pp」、完成式的型態,看起來很簡單,但我就是怎麼也搞不懂。

  上大學後,少有接觸英文的機會,除了有些教授真要人讀原文書,剩下能碰到英文就只在必修的語言課中。對於基礎或是閱讀課,我沒多大興趣,但之後我碰上了Speech的課程,當下就撩起我心中的雀躍之火。



  當天晚上,我上網找到學英文要像母語的方式就是「聽」。一開始聽得很模糊沒關係,只要專注地聽第二遍、第三遍,就會越聽越了解。當晚我也不過聽了兩三次,瞬間激發了我腦中為數不多的詞彙(那時我英檢中級都還沒過),隔天,我就有辦法以簡單的英文跟老師交談,同學中還有人因此有點嚇到,以為我英文真的很強。

  在閱讀由聽到說學英文的文章中,我明白童年的英文學習方式是很棒的,透過聽(美語)和之後錄音去核對自己的發音,不知不覺就可以學習正確的發音,而這些學起來的經驗是拿不走的,之後仍然會留存在腦海中,等待激發。

  如我昨日,和內在小孩交談時,一開始我使用中文,但很奇怪,我就一直覺得內在小孩在繞著詞彙走,避開核心問題。於是,後來就希望他能轉換語言來講。換成英文才說兩三個句子,就能直指核心,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,情緒也瞬間出來!

  我想,這是因為語言的文化性。以信件為例,中文有許多尊稱,在信結尾時,也需要依身分不同加結尾應酬語或是頌候敬辭(如「敬請 教安」),一整個很瑣碎;但一般英文信件格式很簡單,一開始既沒有麻煩的提稱語,結尾也只要「Sincerely」就好了。文化上,華人依身分就有不同的應對方式,詳見可以看古代的敬禮法;但外國人就較少有這樣的規矩。所以,我在猜,是否因為如此,語言上英文也較中文顯得直率呢?

  而之所以會認為我內在語言建構以英文為主,除了學習容易上手外,以及昨日的溝通竟然一下子指到核心,再加上透過小湛鑑定後的本靈名字也是以英文為主(團隊幾乎也是),讓我不得不懷疑如此啊!

※圖片來源:https://flic.kr/p/65uF7Z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